“十一”長假已經到來,伴隨著旅游黃金周的正式開啟,“文明旅游”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話題。無論是遠道而來的游客,還是即將出行的本地市民,每個人在旅途中的言行舉止不僅是個人素質的體現,更代表著一座城市的精神風貌和文化內涵。
文明旅游需要全社會形成對文明的共識。一草一木皆是大自然的饋贈,一碑一刻無不凝聚著先人的智慧。然而,總有個別人把景區當作到此一游的他鄉,在景區的墻面、磚石上隨意涂刻,以“觸摸”文物來“見證”歷史,給許多文物古跡留下不文明的印記。此類行為,歸根結底,是缺乏公共意識。
文明就像一面鏡子,照映著個人的素質涵養,也折射出整個社會的精神面貌。近年來,隨著經濟不斷發展,人們的公共意識逐漸提高,逐漸明白尊重自然、尊重歷史、尊重民俗、尊重他人就等于尊重自己。每一個人都是文明旅游的重要踐行者。在旅游過程中,不能只專注于個人當下的享受和體驗,還要顧及他人的感受,維護好社會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,讓文明成為最美的風景。
文明旅游是一個永恒的話題,是一項系統性的社會工程,要長期堅持、常抓不懈。相關部門要協同抓好文明旅游工作,加強宣傳教育和引導,積極倡導文明旅游新理念、新風尚,不斷強化人們的公共意識和規矩意識。根據實際情況,強化文明旅游引導和管理,建立長效機制,大力營造文明和諧、安全有序的旅游環境,推動踐行文明旅游不斷轉化為社會群體意識和人們的自覺行為。
文明旅游需要攜手共筑。首先需要從自我做起,從身邊小事、細節做起,從嚴從實從細要求自己。其次面對他人的不文明行為,要敢于說“不”,敢于挺身而出,及時制止,絕不能在身邊的不文明行為面前保持沉默,任由不文明行為風蝕我們文明的土壤。在文明面前沒有“看客”,需要你我共同攜手,一起努力把不文明行為消滅在萌芽狀態,把文明的“種子”播撒在每個人的心間,讓文明成為一種常態化的行為習慣,成為游客出行必備的“通行證”。